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2017年度工作坊業已順利舉行

「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」2017年度工作坊,業已於12月4日順利舉行。
 
發表研究構想之與會成員有: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員(總主持人)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自進研究員
成城大學經濟學部陳力衛教授
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劉建輝教授兼副所長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瑪瓏助研究員
千葉商科大學國際商經學部趙軍教授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周東怡助理教授
致理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吳米淑助理教授
信州大學總合人間科學系閻小妹教授
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李啟彰助理教授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侯嘉星博士後研究員
日本女子大學社會福祉學科沈潔教授
廣島大學總合科學研究科丸田孝志教授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張崑將教授
 
與會成員14人,經工作坊之發表,以及充分溝通、交流,已了解未來集體研究之方向與合作之方式,冀望在2019年計畫結束時,能出版共同研究成果專書。

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書訊:中國的強國構想:從甲午戰爭至現代

中國的強國構想:從甲午戰爭至現代
原書名:中国の強国構想:日清戦争後から現代まで
作者: 劉傑 
譯者: 郭介懿
出版社: 廣場出版 
出版日期: 2017/09/13
語言: 繁體中文
定價: 300元
ISBN: 9789869532501

內容簡介
自從甲午戰爭的失敗以來,中國悲憤發願要重建其作為強國的地位。中國人所懷抱的國家願景的角落裡,日本總是佔有一席之地,不理解兩國相互作用的變遷,我們就無法掌握今日歷史問題與領土問題的意義。
而今天,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世界其他各國,面對中國崛起這樣的新情勢正苦惱著。是世界還無法適應變強後的中國嗎?還是變強後的中國在連自己也未發覺之下向世界遞出了挑戰書?和平崛起或者中國威脅論何者為真?解讀未來中國的關鍵到底在何處?

作者簡介
劉傑,1962年出生於中國北京,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總合學術院教授。1993年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(文學博士)。專長為近代日本政治外交史,中日關係史。曾獲第七屆中曾根康弘獎殊榮。其著作有《中日戰爭下的外交》(吉川弘文館,第十二屆大平正芳紀念獎),《中國人的歷史觀》(文藝新書),《漢奸審判》(中公新書),『超越國境的歷史認識』,《1945年的歷史認識》(合著,以上二書均為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)等。亦曾於2013年至2015年參與中央研究院「近代中日關係的多重面向(1850-1949)」主題研究計畫,2017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訪問學人。
對過去傾向關注在「反日」,「反中」等表面現象的對立上的「歷史認識」的問題上,為了以學術研究的水準來檢證中日之間「歷史認識」差異,而使用重新定位東亞近代史中的問題的方法,有關歷史背景下的兩國國民在理解上的差異做「結構性」的掌握,而致力於研究來解開這個「誤解的結構」的樣貌。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,了解到「記述歷史的方法」與「歷史史料的處理方式」的中日兩國之間的不同,因為這個不同也證明了兩國互相理解的必要性和其困難度。
2006年,將與東京大學三谷博教授等人共同進行的,中日兩國學者的近現代史「共同研究」編輯成冊,以《超越國境的歷史認識—中日對話的嘗試》的書名出版(哈佛大學出版社另於2012年出版英譯版:Toward a History Beyond Borders: Contentious Issues in Sino-Japanese Relations)。此研究,被認為是「不偏向中日任一立場,向中日兩國的社會持續發出訊息」的研究,還有這一連串的研究得到「透過促進相互理解,對成就亞洲太平洋區域的和平與繁榮的基礎得的貢獻,往後也受到非常大的期待」的評價,而獲得世界和平研究所第七屆『中曾根康弘獎』的殊榮。

目錄
前言
序章 中國的大國崛起
第一章 法與正義—義和團與中國的近代化
第二章 改革與革命—與辛亥革命的對話
第三章 反日與厭中—惡性循環能終止嗎?
第四章 親日與愛國—國家構想中的日本
第五章 弱國與大國-再次登上世界舞台
第六章 憲政與獨裁—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家構想
第七章 中國模式與普世價值-中國的大國化與世界
後記

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

書訊:異邦から/へのまなざし

書名:異邦から/へのまなざし
作者:白幡洋三郎、劉建輝
出版年月:2017年05月
出版地:京都
出版社:思文閣出版
版型:A5
頁數:256頁
ISBN:978-4-7842-1896-7

作者簡介
白幡洋三郎,1949年生於日本大阪,京都大學農學博士,現任中部大學文學部特任教授,國際日本文化中心名譽教授。
劉建輝,1961年於中國大陸遼寧,神戶大學博士,現任國際日本文化中心教授兼副所長。


内容簡介(日文)
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所蔵の明治~戦前期古写真と外地絵葉書など(外像)を素材に、近代以降、日本とその周縁をめぐる「異邦」のまなざしの往還と交錯を描出する。
近代以来、日本という存在がいかに外部から見られ、またいかに外部を見てきたかという表象論的な事象のみならず、日本自身がいかに外部のまなざしを内面化し、そしてそれに基づいて外部を見始めたかという文明論的な継承・踏襲の姿を、浮かびあがらせる。
カラー画像約500点。日文研創立30周年記念企画。


目錄
序言 見られる日本・見る日本
――日文研所蔵「外像」と「外地」絵葉書について(劉建輝)

第Ⅰ部 見られる日本――異邦からのまなざし
 自然/市街・建築/職業/生活/娯楽/遊技/行事/女性・子ども/物語
外国人にとっての<富士山>(白幡洋三郎)

第Ⅱ部 見る日本――異邦へのまなざし
 朝鮮半島/旧満州/旧蒙疆地域/中国北部/中国南部/大陸風俗/台湾/南洋

第Ⅲ部 受け継がれるまなざし――異邦から/へのまなざし

映像資料の収集について―あとがきにかえて(白幡洋三郎)

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

演講:翻轉觀點:《日本人眼中的中國─過去與現在》

【敦南夜講堂】
翻轉觀點:《日本人眼中的中國─過去與現在》
時間│2017/08/08 (二) 20:00-21:30
地點│誠品書店敦南店 2F藝術區閱讀桌
主講│黃自進 (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)

臣屬、遣使、侵略、征服──位在東亞末梢的日本,四度與改朝換代的中國激起火花,從倭王到天皇,萬世一系的大和民族,如何看待一海之隔的漢族風土更迭?

講談社「中國‧歷史的長河」系列中《日本人眼中的中國》,集合中日六位史學大家,從三國到明清、從自然地理到人文社科,以嶄新角度解構前所未見的中國歷史。
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黃自進先生,專研近代中日關係史、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及近代日本外交史,他將透過本書的觀點,為讀者解析這段跨領域、跨國界的「綜合研究」,以同處東亞的日本人觀點,解讀近代不斷蛻變,並影響全球局勢的中國。

【關於本書:日本人眼中的中國─過去與現在專頁】
http://www.cptw.com.tw/event/hit/106/03/china2.html

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

論文:陳力衛,〈金字塔的認識及其意象形成〉

陳力衛,〈金字塔的認識及其意象形成〉,《翻譯史研究》,2016年輯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17),頁120-152。

英文題名:Formation of Knowledge and Image of “Pyramid” in East Asia

編者:王宏志
ISBN:978-7-309-12916-8
出版日期:2017年5月
頁數:299頁

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

學術演講:胡適研究的樂趣與挑戰

日期: 2017/06/22
時間: 14:30~16:30
地點: 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
主講人:江勇振教授(美國‧德堡大學歷史系)
主辦單位: 胡適研究群
協辦單位:蔣介石研究群協辦
     「邁向和解之路:中日戰爭的再省思」研究計畫協辦
     「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」主題研究計畫協辦

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

學術演講:另一場新文化運動──五四前後梁啟超諸人再造新文明的努力

日期: 2017/06/08
時間: 10:00~12:00
地點: 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
主講人:周月峰博士(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)
主辦單位: 蔣介石研究群
協辦單位: 胡適研究群
      「邁向和解之路:中日戰爭的再省思」研究計畫
      「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」主題研究計畫 

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

書訊:近代中日關係史新論

書名:近代中日關係史新論
編者:黃自進、潘光哲
出版日期:2017年3月
出版地:新北
出版社:稻鄉出版社
頁數:816
ISBN:9789866078828
定價:新台幣700元
叢書別:近代中日關係學叢書--新境與新論1

說明
  本書為中央研究院主體研究計畫「近代中日關係的多重面向(1850-1949)」(AS-102-TP-C03)之研究成果。

總序
  近代以來的中日關係,剪不斷,理還亂,錯綜複雜。特別是兩國俱受西方帝國主義侵略,風疾濤怒,以西方經驗為初始藍本的「現代性」亦由暴力夾帶而來,雙方應接不暇。西方帝國主義的對外擴張侵略,本即是現代世界史的主調旋律,寰宇大地的對應取向與結果,多樣難盡;中日雙方承受之影響與回應方式,自然是這段歷史裡獨特的一頁。然而,隨著日本意欲努力加入帝國主義的霸權隊伍,中國卻首當其衝,雙方關係,急轉直下,終至全面兵戎相見,各遭其害的悲劇。
  中日戰爭的歷史遺產,有如精神烙印,鑄刻既深,對中國與全球華人而言,更好似一段生靈塗炭、尊嚴掃地的民族悲痛史;以「加害者」與「被害者」的角度探討近代中日關係,便成為20世紀後半葉海峽兩岸學術界的主流論述。對於近代中日關係的理解和認識,無論華人或日本世眾,更總難脫逃國族主義之網羅。在此際現實處境裡,中國國力蒸蒸日上,大有逐漸恢復在亞洲的傳統地位之勢,倘若華人還不能走出「被害史」史觀的巢臼,彼此的歷史共識,實在難能營構;期望亞洲鄰邦能以正面的認知,看待因應中國的「和平崛起」,難關重重,自毋庸言。
  「瞭解過去,把握現在,策勵將來」,本是我輩投入歷史學術研究的初衷。面對東亞嶄新情勢的發展,提供歷史睿智的借鑒,期許東亞世界得以和衷共處,自是本分職責。近代以來的中日關係,展現的風華,既是繁雜多重,如何跳脫既存的認識架構,從具體的時空脈絡,清楚疏理,得以創生別出新裁的實質歷史知識;追問中日彼此與世局互動回應的相涉課題,述同描異,更是認識過往時空的一種方式;其間所能具體彰顯的時空意蘊,又對促進相互瞭解,必具啟沃意義。
  因是,吾輩同仁願標舉「近代中日關係學」之大旗,期可號召同好,在這方豐饒無窮的學術領域裡,各獻其力,累積相關課題的研究與史料,匯為叢書系列。咸信既以學術為本,必可勾描新境,闡釋新論,耕耘既久,實可積蘊無窮,進而打造東亞和解共生的知識基礎。學界同仁,盍興乎來,厥為盛事。

目錄
「近代中日關係學叢書:新境與新論」總序 i
導言 1
(一)內外交纏的政軍糾葛
姜克實    犬養毅與辛亥革命 37
黃自進    孫文與蔣介石的「日本經驗」:認知取徑和近代中國之形塑 109
王新生、劉彤 留日學生與早期中國共產黨——以施存統為中心 167
鹿錫俊    夾縫中的抉擇:蔣介石處理對日對蘇關係的曲折歷程(1931-1935) 207
劉傑     中日戰爭前的關係改善與「中國通」外交官 255
趙軍     留日同學會與武力背景下的中日「提攜」——侵略戰爭與「大亞洲主義」的末路 301
(二)觀照古今的文化交流
王晴佳    傳統與近代的互動與折衷:清代考據學與明治時期日本史學之變遷 339
陳繼東    逆轉的歷史是如何開始的:小栗栖香頂《支那開宗前景》之考察 389
潘光哲    吳汝綸與根本通明的易學論爭——清日知識人往來互動之一例 429
陳力衛    嚴復的譯詞與日本譯詞 465
劉建輝    現代中國文學的日本因緣 515
賴毓芝    技術移植與文化選擇:岸田吟香與1880年代上海銅版書籍之進口與流通 547
戰曉梅    中日美術界的合縱:「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」的成立始末 605
(三)縱橫寰宇的政經脈動
林志宏    地方分權與「自治」——滿洲國的建立及日本支配 643
蔡龍保    日治時期在臺日本人的土建會社經營之研究——以太田組為例(1896-1945) 685
林滿紅    1930年代臺灣在亞洲內部的貿易與移民 747
陳慈玉    近代中日經濟糾葛:中日實業公司的通訊業投資 779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學術演講:日本的近代中國學的發端──漢學的革新與同時代文化交涉

*日期: 2017/03/14
*時間: 10:00~12:00
*地點: 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
*主講人:陶德民教授(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)
*主辦單位: 蔣介石研究群
*協辦單位: 胡適研究群;「邁向和解之路:中日戰爭的再省思」研究計畫;「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」主題研究計畫協辦

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

學術演講:敵友之間的三角習題:蔣介石與日本、中共

題目:敵友之間的三角習題:蔣介石與日本、中共
講者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黃自進研究員
時間:2017年3月11日(六) 14:00-16:00
地點:國史館台北館區四樓大禮堂

簡介:
以蔣介石、日本與中共的三角互動關係為研究線索,探討蔣在北伐成功,擔任國家領導中樞以後,在面對中共與日本兩大強敵之際,他的建國藍圖與抗敵方針。尤其是蔣與中共的關係,何時生變又為何生變?北伐期間的清共過程中,日本扮演何種關鍵性角色?北伐期間蔣與日本的關係,為何會從友變敵?九一八事變以後,蔣的「反共撫日」政策又應如何評價?最後,蔣介石、日本與中共的恩怨敵友關係,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,何以走到國共合作、舉國同仇抗日之形勢?

報名:
http://www.drnh.gov.tw/MainBoard_PromotionApplication_View.aspx?MenuKey=134&Progeng=1?MenuKey=18&ProgengView=333

學術演講:孫中山「專家政治」論與現代中國發展型國家的起源

孫中山「專家政治」論與現代中國發展型國家的起源

日期: 2017/01/19
時間: 14:30~16:30
地點: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
主講人: 潘光哲教授
評論人: 王震邦教授(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)
主辦單位: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