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書名:中国の強国構想:日清戦争後から現代まで
作者: 劉傑
譯者: 郭介懿
出版社: 廣場出版
出版日期: 2017/09/13
語言: 繁體中文
定價: 300元
ISBN: 9789869532501
內容簡介
自從甲午戰爭的失敗以來,中國悲憤發願要重建其作為強國的地位。中國人所懷抱的國家願景的角落裡,日本總是佔有一席之地,不理解兩國相互作用的變遷,我們就無法掌握今日歷史問題與領土問題的意義。
而今天,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世界其他各國,面對中國崛起這樣的新情勢正苦惱著。是世界還無法適應變強後的中國嗎?還是變強後的中國在連自己也未發覺之下向世界遞出了挑戰書?和平崛起或者中國威脅論何者為真?解讀未來中國的關鍵到底在何處?
作者簡介
劉傑,1962年出生於中國北京,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總合學術院教授。1993年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(文學博士)。專長為近代日本政治外交史,中日關係史。曾獲第七屆中曾根康弘獎殊榮。其著作有《中日戰爭下的外交》(吉川弘文館,第十二屆大平正芳紀念獎),《中國人的歷史觀》(文藝新書),《漢奸審判》(中公新書),『超越國境的歷史認識』,《1945年的歷史認識》(合著,以上二書均為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)等。亦曾於2013年至2015年參與中央研究院「近代中日關係的多重面向(1850-1949)」主題研究計畫,2017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訪問學人。
對過去傾向關注在「反日」,「反中」等表面現象的對立上的「歷史認識」的問題上,為了以學術研究的水準來檢證中日之間「歷史認識」差異,而使用重新定位東亞近代史中的問題的方法,有關歷史背景下的兩國國民在理解上的差異做「結構性」的掌握,而致力於研究來解開這個「誤解的結構」的樣貌。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,了解到「記述歷史的方法」與「歷史史料的處理方式」的中日兩國之間的不同,因為這個不同也證明了兩國互相理解的必要性和其困難度。
2006年,將與東京大學三谷博教授等人共同進行的,中日兩國學者的近現代史「共同研究」編輯成冊,以《超越國境的歷史認識—中日對話的嘗試》的書名出版(哈佛大學出版社另於2012年出版英譯版:Toward a History Beyond Borders: Contentious Issues in Sino-Japanese Relations)。此研究,被認為是「不偏向中日任一立場,向中日兩國的社會持續發出訊息」的研究,還有這一連串的研究得到「透過促進相互理解,對成就亞洲太平洋區域的和平與繁榮的基礎得的貢獻,往後也受到非常大的期待」的評價,而獲得世界和平研究所第七屆『中曾根康弘獎』的殊榮。
目錄
前言
序章 中國的大國崛起
第一章 法與正義—義和團與中國的近代化
第二章 改革與革命—與辛亥革命的對話
第三章 反日與厭中—惡性循環能終止嗎?
第四章 親日與愛國—國家構想中的日本
第五章 弱國與大國-再次登上世界舞台
第六章 憲政與獨裁—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家構想
第七章 中國模式與普世價值-中國的大國化與世界
後記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